年龄这种东西还有“总是小一岁”的吗?跟77年出生的孩子比,他同样大。
魏岱又给出个暴击:“小一岁,还退休一年。”
所以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,肚里的孩子还是争点气,顺利在预产期内出生吧。
闻嘉嘉想了想,也对。
两人说着话,很快就又睡过去。
翌日。
雪大得都积到门槛的中间位置了,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。
闻嘉嘉看两眼就收回目光,不能多看,怕会得雪盲症。
“嘉嘉,来吃饭了。”钟慧胜听到了起床的动静,在客厅里喊。
“好嘞!”她抱着两个已经冰了的暖手壶出门。
钟慧胜笑笑:“昨儿晚上吃的馄饨?”
闻嘉嘉点头:“魏岱煮的。”
钟慧胜:“改天熬锅鸡汤,要吃夜宵时就把鸡汤温温,这样就能吃鸡汤馄饨。怕油也没关系,鸡汤冻住时把油撇了就行,鸡汤还真得清了油喝才好喝。”
随着两人相处的时日变长,也了解了彼此的性格与习惯。
钟慧胜对吃上很讲究,觉得每一餐都不能糊弄,夜宵同样如此。若是她来,她还得烫两根绿油油的青菜放馄饨里呢,
闻嘉嘉则怕麻烦,吃馄饨就吃馄饨,懒得用鸡汤打底,除非人家帮她把鸡汤油撇了她才愿意。
但这些都是可以磨合的,闻嘉嘉觉得再没长辈比表姨好了,或许换成魏岱母亲来她都没有这么自在。
钟慧胜则觉得闻嘉嘉事儿特少,好相处也好照顾。
一时之间,一个觉得钱花的值,一个觉得钱收得值。
第86章 终于生产
到底地处南方,大雪几日便停。
今年的除夕来的晚,足要等到2月,所以年货不需要那么早备。
不过今年也着实备不了多少年货,家里最近的财政状况有些紧张,铁盒中本叠得有半指高的票证已没剩几张了,倒是钱还有挺多的,再次说明了计划经济年代里票比钱更重要。
到了31号这天,闻嘉嘉的肚子依旧没有要发动的迹象。
魏岱每天精神都紧绷着,闻嘉嘉只要捂着肚子一抽气他就得蹦起来。
连续熬十几天,眼圈明显黑许多。
跨过75年,公历时间来到76年。
76年是历史上重要的一年,在这一年中会发生许多大事。可闻嘉嘉还来不及细想,她肚子就发动了。
此刻正是午后,刚吃完午饭的她在客厅院里来回走动。
昨夜下过一场寒雨,院外泥土湿润,往常她都是在外面走的,有时还会沿着湖边走上半小时,今天是不成了。
闻嘉嘉望着天空中暖白色的太阳,拢了拢领口心中叹息,今天的太阳这么舒服偏偏没法走呢。
不多时,魏岱拎着两条鱼半扇排骨回来。
瞧着排骨上的肉,闻嘉嘉问:“这又是在哪个村里买的?”肉联厂买的骨头上面不会留那么多肉。
要说这时候的人不爱花钱买排骨啥的也是有原因的,肉铺上的骨头就是骨头,字面意义上的骨头。怎么说呢?虽然没到剔得苍蝇站在上面都会脚打滑的地步,但遗留的肉也只够啃半口的。
这种情况下鲜少有人会去买,就连闻嘉嘉这种爱喝汤的买的都不频繁。若铺子上有肉,即便是瘦肉,她也是宁愿花钱票去买肉,也不愿花钱去买骨头。
不过村里的骨头就不一样了,村里的骨头带着肉,同几十年后超市菜市场卖的差不多,炖汤后味道鲜美,想要做糖醋排骨,还得割一些排骨上的肉后才好做。
魏岱今天带来的半扇排骨就带着很多肉,起码可以炒三四盘小炒肉的。
他把肉和鱼放到房间里,用热水洗洗手,洗完擦干,又把闻嘉嘉的手放到手心里:“怎么这么冰,暖手壶呢。”
闻嘉嘉:“没灌热水呢,我这会儿倒还好,刚刚吃完饭不会冷。”
说着话,表姨从屋里出来了。
她在听收音机,怕吵到闻嘉嘉,就把收音机搬到屋里听。
“排骨这么多呢?两样东西打算怎么吃啊,红烧还是炖汤。”她到厨房里瞧了瞧,“这里确实比咱们老家好许多,特别是吃食上。”
别的不说了,吃肉吃鱼的频率要大大高于老家。不单单是嘉嘉和魏岱夫妻俩如此,据她观察家属院里其他人家吃肉的频率相对来说也高不少,难怪人家都说这儿是鱼米之乡呢。
闻嘉嘉笑笑:“所以我才问您要不要让表姐来这儿工作。”
这话她上个月就问了,当时林云霏沙月几人来看她,就提起医玻明年5月要再度大幅度招人的事儿。
表姐在县城里也是有工作的,说是在印刷厂工作,而且还在一线。
虽说这年头有个铁饭碗工作就算了不得的事儿了,但闻嘉嘉觉着印刷厂的工作就算是个铁饭碗,那也是带点毒的铁饭碗。
印刷是油墨印刷,
本章尚未读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